媒體專訪
秋意正濃犯眩暈 患者頭重腳輕真難熬
2015-10-28
 
【健康傳媒 楊格非/台北報導】2015.10.28


                早上起床,總覺頭重腳輕,最好就醫找出原因,以免眩暈影響生活品質。今年8月剛退休的洪老先生,原想好好規劃退休生活,但入秋天氣轉涼,一連好幾天早上起床頭重腳輕,原以為是身體一時不適應氣溫變化,但頭昏情況加劇,就醫檢查確診為眩暈,所幸發現治療得早,服藥3個月後,擺脫惱人的眩暈問題。

 

                開業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引起眩暈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小腦病變,也可能是內耳病變,必須詳細檢查才能確認病因。民眾切勿輕忽眩暈的嚴重性,若眩暈的問題來自內耳,常會伴隨耳鳴,一旦病人長期拖延、未妥善治療,日後可能造成重聽,聽力難以挽回。

 

                內耳病變引發的眩暈,與內耳掌管人體平衡的三半規管,及掌管聽覺的蝸牛體有關。內耳由管狀的蝸牛體及三半規管所組成,內含有淋巴液互相流通。蝸牛體內的淋巴液及神經毛細胞就像接受器,可以接收外界的音波,將音波轉換成神經訊息,傳至大腦,產生聽覺,而能聽到不同頻率的高低音及聲音大小。三半規管則由三個互為垂直的半圓圈管所組成,當身體移動,管內淋巴液會震動,而能感受到方向及速度,加上生理的調節而有平衡感,故也稱為人類主司平衡的器官。

 

                一旦三半規管發生病變,就會引起眩暈。此外,內耳淋巴液分泌太多,隨頭部轉動,管內的淋巴液會發生振動,與管壁神經產生衝撞激盪,也會導致暈眩。眩暈與耳鳴都是內耳常見的共病症狀,經常單獨或同時出現,二者的病因皆為內耳淋巴水腫,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去除病因,很可能造成重聽。

 

                而對於眩暈嚴重的患者,若已無法使用藥物控制病情,一般需透過手術,在內耳前庭開刀,將積水引流出來,幫助內耳淋巴減壓,可有效恢復聽力,控制眩暈。值得注意的是,開刀引流後還是有可能復發,只能靠患者日常生活不要太過勞累、焦慮,才能預防復發。

 

                李宏信醫師補充,眩暈症狀與生理及心理皆有關,其特性為容易復發,急性發作經治療很快恢復。但必須耐心用藥至少要3個月以上,才可達到良好控制及內耳功能之改善而不易再發作。心理上則須學習自我心理調適、適時紓壓,才能維持或提升服藥的成效。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眩暈症患者雖可透過藥物控制獲得改善,但生活起居需配合,才能根本治癒。患者應避免攝取高糖、高鹽份,咖啡、辣物、酒精等刺激性食品,飲食多清淡,多補充水分,避免累積過度壓力,養成固定睡眠時間,才能真正擺脫眩暈糾纏。

 

 

引用來源:秋意正濃犯眩暈 患者頭重腳輕真難熬

台灣醫級邦_李宏信醫師宏仁診所02-25713168鼻過敏耳鳴眩暈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健康新聞社光華家醫科診所
Copyright © 李宏信醫師網 All Rights Reserved / 當日流量 318 / 累積流量 3795657
本網站由健康傳媒製作維護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